文学院总体介绍

作者: 时间:2023年04月07日 10:48 点击数:

一、文学院总体介绍

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和新闻学三个专业。文学院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专业特色培养,注重实践教学和专业能力培养,广泛开展书法第二课堂、文学沙龙等活动。师生形成“培养有社会竞争力”和“成为有社会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共识。先后与北京、沈阳、大连等50多家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内外教育机构签订就业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就业渠道和发展机会。

文学院有着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有一流的学科带头人。教授8人,副教授15人,讲师51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95%,其中博士2人。科研成果丰硕,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基金或省社科联项目50余项,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获奖30余项。

二、专业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汉语及中外文学的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中文表达能力、文艺鉴赏能力以及能够胜任基础教育需要的语文教学及研究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写作、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华文化典籍导读等。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和泛媒体时代需要的应用型双语人才。主要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华才艺、跨文化交际等。

新闻学专业: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立德树人为专业办学宗旨。专业立足于应用型新闻人才的培养,以扎实理论为根底,以过硬本领为支撑,以数据新闻为核心,对接当今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和大环境,培养具有较高新闻职业素养、厚实新闻理论基础、扎实新闻业务能力,同时具备较强数据挖掘与处理分析能力、数据可视化呈现能力的新闻传播复合型人才。

三、就业情况

汉语言文学:

1.实习就业:海华学院附属双语学校(国际化双语小学、国际化双语初中、国际化双语高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学生还可在新闻出版单位、学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字编辑、记者、教学与研究、文秘、文案策划与设计、网站推广以及文化宣传工作。如考取公务员、中小学教师、新闻记者、自媒体工作者等。现有实习单位:庄河教育局(公立中小学10余所);沈阳世纪之星教育机构、优胜教育,沈阳朗威教育培训学校;大连市一二一中学,阜新市第26中学以及阜新市太平区建业小学等。

2.深造院校:可选择在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等方向进一步深造,可报考全国范围内具有上述专业方向硕士点的高等院校。

汉语国际教育:

1.实习就业:海华学院附属双语学校(国际化双语小学、国际化双语初中、国际化双语高中)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学生还可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或语文教学工作,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如新东方教育集团、海外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等。

2.深造院校:可选择在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及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等方向进一步深造,可报考全国范围内具有上述专业方向硕士点的高等院校。

新闻学:

1.实习就业:新闻媒体领域是新闻学专业毕业生最常见的实习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选择加入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机构,从事记者、编辑、稿人、主持人、播音员等工作。此外,新媒体领域也是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就业选择。毕业生可以选择加入各种新媒体平台,从事内容运营、社交媒体运营、自媒体运营、微信公众号编辑等工作。公关与传播领域也是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热门领域。毕业生可以选择加入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咨询公司等机构,从事品牌传播、企业形象策划、危机公关、媒体关系维护等工作。毕业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网络素养、数据分析能力和市场营销意识。

2.深造院校:可报考全国范围内具有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所有高等院校。

四、师生获奖

2022.曲波.202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青年项目)。

2022贾璐.大连市社科联2022年第二批重点立项课题。

2021.佟秋月.2021年获首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

2021.佟秋月 2021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新文科视阈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2021.佟秋月 2021年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新文科视阈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佟秋月 2021年辽宁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视阈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2021.郑丽娜 2021年外国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2021.郑丽娜 2021年辽宁省教育厅教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研究——以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为例;

郑丽娜 2019年国社科一般项目“东北作家群满族书写研究”;

郑丽娜 《英雄叙事的坚守与中国精神的高扬——试论新世纪军旅小说中的当代军人形象》2020年沈阳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21.李慧 2021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家语言能力研究”;

2021.孟岩 2021年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一般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研究;

2021.孟岩 2021年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一般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高校国际化发展研究;

孟岩.2020年大连市社科联项目“大连国学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1.赖冀希华夏杯全国青少年书画艺术大赛

2021.韦睿睿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

2021.任歌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

2021.韦睿睿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竞赛

2021.韦睿睿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

2021.任歌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2021.赖冀希云南省学艺大赛

2021.赖冀希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庆展览艺术奖

2021.苏曼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

2021.郑梓璇拉丁舞考级银牌证书

2021.刘雨佳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

2021.符浩然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

2021.郝梦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

2021.陈思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

2021.郭子懿大连市大学生朗诵比赛三等奖

2021.江朋翼端午节主题书画作品展优秀奖

2021.焦凌蓉大连市大学生经典红色故事诵读大赛三等奖

2021.江朋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间艺术精品展优秀奖

2021.王思孪大连市大学生朗诵比赛三等奖

2021.钱佳琪大连市大学生朗诵比赛三等奖

2021.赵冠行2020-2021辽宁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微电影”三等奖

2021.郎梦杰2020-2021年第三届网络文化节音频三等奖

2021.吴若丹2020-2021辽宁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致敬平凡的努力”三等奖

2021.魏佳伟2020-2021学年第三届网络文化节“学雷锋活动演讲”三等奖

2021.赵一锟2020-2021学年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

2021.林晨2020-2021学年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

2021.聂雷雨 2020-2021学年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

2021.赵欣冉 2020-2021学年第三届网络文化节“学雷锋活动演讲”三等奖

2021.唐斌航 辽宁省第三届网络文化节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二等奖

2021.杨子偲 2021年大连市大学生红色经典诵读大赛获 最佳诵读团二等奖 十大优秀领读员

2021.丛然 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优秀奖、辽宁省心理情景剧大赛组织奖

2021.管晗月 全国心理情景剧大赛优秀奖、辽宁省心理情景剧大赛优秀组织奖、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海伦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大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全国大学生摄影大赛优秀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优秀奖、全国大学生旧物利用知识竞赛校区赛一等奖

2021.刘景皓 第二届辽宁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公益广告大赛三等奖

2021.谭婷心 印度新德里第十四届世界和平书画展金奖

2021.李亚文 汉语世界中国故事英文风采大赛

2021.李欣烨 全国高校爱国诗词大会一等奖;全国高校传统文化知识竞答一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

2021.王琰 全国高校爱国诗词大会一等奖

2021.吴忧 2021智慧中国杯大学生“全国两会”知识竞赛一等奖,优秀志愿者

2021.瞿晓鹏 全国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技能竞赛优秀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2021.王暄惟 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辽宁省优胜奖、大连市优秀毕业生

2021.田晓雪 全国高校爱国诗词大会一等奖

2021.孙澳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大赛校级二等奖

2021.孙洪丽 汉语世界中国故事英文风采大赛

2021.韩阜兵 2020年第六届全国青年摄影大赛、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全国大学生旧物利用竞赛

2021.周涛 汉语世界中国故事英文风采大赛

2021.张海冰 全国廉政格言警句大赛金句奖,大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

2017.杨杨 第三届七色阳光征文摄影大赛一等奖

2019.田秋实 第二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优秀奖

2018.葛一品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华中赛区一等奖

2017.杨杨 第一届青年摄影比赛优秀奖

2017.魏铭阳 第一届青年摄影比赛优秀奖

2017.原镜雯 第一届青年摄影大赛优秀奖

2017.侯弘羽 第一届青年摄影比赛优秀奖

2019.曹可青 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省级优胜奖

2019.周美汛 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省级优胜奖

2019.王欣 青年摄影大赛评审组委员会优秀奖

2019.刘金燚 青年摄影大赛组委会优秀奖

2019.李欣烨 全国高校爱国诗词大会荣获省级一等奖

2019.何飞亚 全国高校爱国诗词大会荣获省级一等奖

2019.王琰 全国高校爱国诗词大会荣获省级三等奖

2019.张子涵 全国高校爱国诗词大会荣获省级一等奖

2019.张子涵 元墨丹青书画大赛国家级一等奖

2019.张楠 第二十四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

2019.李想 “普译奖”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本科组决赛)二等奖

2019.钱莹 青年中国行第七届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百强选手

2019.雷末翎 青年中国行第七届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百强选手

2019.王雨淇 青年中国行第七届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百强选手

2019.郭乐 青年中国行第七届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百强选手

2019.付欣雨 青年中国行第七届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百强选手

2019.张笑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立项

2019.刘金燚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立项

2019.李博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立项

2019.张良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立项

2019.赵祺龙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立项

2019.胡筱抒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立项

2019.赵晟竹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立项

五、优秀毕业生就业信息、考研信息

见附件1

六、系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等官方账号和二维码、系徽

见附件2

七、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简介:

中文系主任:郑丽娜教授

郑丽娜:教授,中文系主任,国家、省、市社科评审专家;辽宁省高校教师培训库专家。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教学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得省、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一、二、三等)奖十余项;主讲外国文学课程,主编、参编教材6部;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民族文学研究、当代作家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2篇文学评论文章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上发表;1篇科技论文被CPCI-SSHSH收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辽宁省社科基金、省社科联等项目14项。

中文系教授:梅显懋

梅显懋:教授,辽宁省高校教师培训库专家。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委员会委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主任。主讲古代汉语课程;主编教材1部,出版学术专著3部,参与编写各类著作17部。主持并完成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1项。在《文学遗产》《光明日报》《古籍整理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杨宝林,笔名杨抱朴,1958年生,先后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和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书法文献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沈师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高校书法研究会主席,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沈阳市诗书画乐研究会会长。辽宁省文联、辽宁省教育厅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原沈阳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研究生导师。出版有关书法学、古典文学著作15部,如《刘熙载书学研究》《南唐后主李煜》《苏东坡集诠释与解读》《诗鬼之诗》《杨宝林学术论文集》《刘熙载年谱》《辽宁历代书法名家图集》等等。在《中国书法》《书法丛刊》《红楼梦学刊》《社会科学辑刊》《社会科学战线》《东北师大学报》《北方论丛》《辽宁大学学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辽东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曾主持国家、省级课题多项。曾获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第八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一等奖;第十二届、第十三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政府奖);辽宁省第二届最佳藏书人奖;第五届辽宁文艺评论奖,被辽宁省文联聘为“特聘评论家”。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文学院